街区视频监控、家庭红外线报警、耕牛脖子上套上电子锁……在上高 , 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农村 , 处处散发着社会治安科学防控的浓浓气息。
“将信息化引入社会治安防控 , 提高了驾驭社会的防控能力和破案能力 .”上高县公安局纪委书记郑华奎欣喜地告诉我们 , 自2008年4月以来 , 全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, 依托公安信息网络和公安警务平台 , 建立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, 起到了“事前震慑、事中监控、事后取证”的重要作用 ,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.2009年3月 , 治安案件发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% .
城区增设“巡逻警”
冒着蒙蒙细雨 , 我们来到县人民医院监控室 , 只见6台坡面电子显示屏上红灯闪烁 , 81个视频方块跳跃出不同画面 .操作员刘永新说 , 这里日常人流量不低于3000人次 , 小车流量也在200台次以上 , 摩托车更是不计其数 , 以往偷盗、治安纠纷时有发生 , 装上视频监控以后 , 从此“天下太平” , 没有发生任何纠纷和案件 .
整合金融、企业、公共娱乐场所、居民小区的电子监控资源 , 这只是该县社会治安科技防控的一个缩影 .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区的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 , 该县全面启动信息网络三级平台建设 .即:县公安“三台合一”联动指挥控制中心为一级平台 , 派出所辖区监控室为二级平台、小区(单位)等社会面控制为三级平台 .三个平台并网联动 , 实现监控资源共享 , 达到视频监控无空隙 .根据社会面监控系统拍录的图像信息及接处警情况 , 有针对性地对治安形势科学分析 , 及时找准防控漏洞和薄弱环节 , 及时调整勤务方法提供帮助 , 及时将警力压向案件高发时段和地段 .去年以来 , 通过视频监控发现破案线索10余条 , 直接破获案件20余起 .
家庭有了“保安员”
“江伟 , 你家装了红外线报警器 , 有用吗?”在和平路北端的县“110联动安防中心”控制台前 , 记者随意拨通了一个显示“布防”用户的电话 .“很好 , 可省心啦!”江伟是名医生 , 因夫妻都要上班 , 小孩上幼儿园 , 家里没人时曾被小偷“光顾” , 闹得他心神不安 .家里安上红外线报警装置后 , 他只要出门前按下“布防”开关 , 家里的门窗等部位就会在安防中心的视频上显示 , 遇有“情况”就会有人及时上门处置 .
在上高街道或是居民楼门前 , 除门牌号码外 , 还有块蓝底白字的牌子豁然醒目 , 上面写着“110联动安防区某号” .这是县公安局出台的一项社会化服务新举措 .他们为了加强对社会治安的防控 , 针对“上班族”白天离人和部分居民散住没有保安服务的实际 , 积极向住户推广红外线报警器装置 .他们专门成立“110联动安防中心” , 发现偷盗或火警等情况 , 110民警就会立即出动 .这一创新方法很快被城乡家庭所接受 , 并且有效地遏制了家庭和商铺被盗案件的发生 .目前 , 全县已有450多个城乡家庭和临街商铺安装了红外线报警器 .某服装店经理朱志高说 , 以前晚上住在店里也不安心 , 自从装了红外线报警器后 , 不仅再也不需雇人守店 , 而且心里也踏实多了 .
耕牛系上“平安锁”
乘车在上新公路前行 , 道路两旁泛着新绿的田野里 , 偶尔能看见几头耕牛正在悠闲地啃着嫩草 .同车的上高县塔下乡派出所教导员张喜才说 , 往年这个时候 , 农民最担心耕牛被盗 , 现在这个问题算是彻底解决啦 .
张喜才说的解决办法是一种名叫“气死贼”的电子防盗报警绳索 .这种报警绳索一头拴在牛脖子上 , 一头连着农户家的报警器 , 只要绳索被刀割断或是被火烧 , 都会响起“呜…嘟 , 呜…嘟”的报警声 .2007年 , 上高给上高县960头耕牛试装了这种报警装置 , 当年耕牛被盗案件实现了“零发案”的纪录 .去年 , 上高县将这一方法在全县推广 , 并且延伸到规模养猪户、养鸡户和农村贵重物品保护等方面 , 同样实现了耕牛、生猪和农村贵重物品“零发案”纪录 .
在塔下乡塘富村 , 村会计舒桂根手里拿着一根崭新的电子
防盗报警绳索 , 一边演示一边高兴地说 , 县里非常重视农村的治安科技防范工作 , 不仅为每头耕牛装上了电子防盗报警绳 , 而且养猪户、养鸡户也采取了这种措施 .目前 , 全村120多头耕牛 , 23家规模养猪户都平安无事 .现在的农村治安环境真正是大大改善了!
衷心希望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安全,越来越美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