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概况
上高县新界埠乡原名界埠乡 , 因与新干县界埠乡同名 , 于1984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新界埠乡。
新界埠乡位于上高县城东南部 , 东邻高安相城镇 , 西连上甘山林场 , 北界野市乡 , 西南与蒙山乡和高安田南乡接壤 , 东北与泗溪镇毗邻 . 辖区总面积107.24平方公里 , 乡政府驻地新界埠集镇 , 距县城18公里 . 圩市有界埠、城陂、光明3处(其中 , 界埠逢农历二、五、八圩日 , 城陂、光明逢农历三、六、九圩日) . 现辖城陂、三星、端溪、五星、桐山、横江、洲上、堆峰、车溪、湾溪、光明、泽山、先锋、富港14个行政村2个乡林场农业队和一个集镇居民委员会 , 108个自然村 , 5156户19800人 , 其中农业户4653户 , 17880人 , 劳动力8405人 .
境内除锦江沿岸属冲积平原外 , 均为丘陵地 . 最高点在三星坑尾村的碉堡山 , 海拔239.4米 , 最低点在洲上村艾家自然村 , 海拔38米 . 锦江和锦惠渠自西向东经过 , 在境内长约15公里 , 蒙水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中部 , 在境内长约13公里 . 影响农业生产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锦江及蒙水所引发的洪涝灾害 . 境内气候湿润 , 平均气温17.7℃ , 年降水量约1700毫米 , 雨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, 自然条件较好 , 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.
自然资源
新界埠乡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, 分布较广 , 有杉、松、竹等丰富的植物资源 , 有穿山甲、凤尾锦鸡等多种野生动物资源 , 有丰富的赤铁矿、石灰石、石英石等矿藏 , 还有久负盛名的堆峰明珠料(又名釉子、无名子) .
农业发展状况
新界埠乡是个传统农业乡 . 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 . 到2005年 , 农业生产总值实现8280万元 ,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06元 . 2006年末 , 全乡实有耕地面积36727亩 , 其中水田面积32856亩 , 占耕地总面积的89.5% , 旱地面积3871亩 , 占耕地总面积的10.5% , 粮食总产27660吨 , 人平产粮1397.40公斤 , 主要高效经济作物有西瓜、花生、棉花、油菜、冬瓜、甘蔗、红薯、芝麻等 , 在农作物种植中的比例达30.1% .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逐步加大 , 1998-1999年 , 对光明村1000亩中低产田进行了改造 ,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亩 , 改善灌溉面积1500亩;2005年 , 又对洲上、车溪2000亩中低产田进行了改造 .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 , 森林资源培育成效显著 . 1986年以来 , 全乡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.1万亩 , 稀疏林补植和低产林改造2.7万亩 , 新增封山育林6.5万亩 . 2006年末 , 全乡有林地面积达6.8万亩 , 森林覆盖率达42% , 2005年6月 , 新界埠乡开始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, 分山到户率达61.7% .
特色经济
畜牧业主要有猪、羊、鸡、鸭、鹅 . 1986年 , 全乡出栏生猪12527头 , 人平0.72头 . 2001年以来 , 全乡通过建立和健全良种繁育 , 技术服务和市场开拓三大体系 , 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培育专业大户 , 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存栏有所增加 . 到2006年末 , 全乡生猪出栏80464头 , 人平4.75头 , 建有五星、端溪、两个生态畜牧小区 . 并在2005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“生态畜牧小区二十佳”称号 . 渔业生产通过大力推进水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, 基本实现了科技服务网络化 , 养殖品种名优化 , 产品销售市场化 . 2006年 , 全乡水产养殖专业户24户 , 水产品总量180吨 , 鱼苗产量达180万尾 .
1986年 , 新界埠乡有精制茶厂、石英矿厂等乡办企业12个 , 其中工业企业7个 , 农业企业2个 , 建筑企业1个 , 交通运输企业2个 . 乡办企业职工695名 , 总收入可达549万元 , 精制茶厂生产的“崇岭牌”精制茶叶以其“条紧毫显 , 香高持久 , 滋味醇厚 , 色泽翠绿”而荣获省优称号 , 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各地 . 1996年以后 , 企业改制有新突破 , 全乡有水泥厂等8家企业进行了转体改制 , 通过“三有一加强” , 大部分企业活力增强 . 1999-2001年 , 新界埠乡对企业尤其是乡办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, 全面实行了租赁、承包、兼并、拍卖、转换经营机制 , 为企业注入了发展后劲 , 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. 2001年全乡完成工业总产值8860万元 ,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8.2% , 比1998年提高9.5个百分点 , 到2001年底 , 全乡对乡办水泥厂、三丰茶厂、精制茶厂、铁矿、石灰厂、搬运队、果木林场等7家企业实行了租赁承包 , 对福利厂、机砖厂两家企业递交了破产申请 . 2001年 , 企业总收入1382万元 , 上交税金60万元 ,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. 新界埠乡一方面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制 , 一方面通过内引外联 , 项目推介 , 政策优惠等形式 , 坚持以诚招商 , 以商招商 , 先后引进外部资金820万元 , 创办客商企业13个 , 嫁接乡办企业5个 , 实现了年招商引资增税收30万元 , 新增个体工商户105户 . 2001年全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230户 , 当年入库税金110万元 . 2001年-2006年 , 新界埠乡开放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, 先后引进了利高水电站、万宝皮革、顺誉服装、信仁医药等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9家大型客商企业 , 并逐步形成了以富港为中心 , 以皮革、建材、化工为主要产业的“富港工业聚集区” . 到2006年 , 全乡共有客商企业30家 , 其中入园项目6家 , 引进外资1.1亿元 , 客商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.36亿元 .
历史文化
〔堆峰珠明料〕 珠明料 , 又名无名子、釉子料 , 属矿物质 , 是青花瓷釉的釉用颜料之一 .
珠明料 , 散布在上高县界埠等地 , 尤以堆峰村为多 . 堆峰村位于上高县新界埠乡锦江正北 , 东靠泗溪镇 , 西连敖山华侨农场 . 堆峰村的山多以红壤夹沙土为主 , 珠明料大多以片状或块状散布在红壤夹沙土中 , 每逢大雨冲洗过后裸露在外 , 据说堆峰村民早在明洪武年间(公元1368-1398年)就学会了捡料 . 堆峰山上出产的珠明料 , 也叫老山料 , 这里的珠明料看起来是软的 , 手摸却是硬的 , 掰开来是墨绿色的 . 用这种料在青花瓷上画动物的眼睛 , 不会扩散 , 经烧制后其动物眼睛明亮传神 , 故叫珠明料 , 堆峰珠明料的品位极高 , 属一等料 . 堆峰珠明料自明代起一直销往景德镇 , 到清朝末期 , 堆峰人在景德镇经营珠明料的人多达200多人 , 并专门做有一条街 , 有“小堆峰”之称 . 建国后一直到现在景德镇每年都要 派专人到堆峰村收购珠明料 . 堆峰村民不但会捡 , 经过长期的实践 , 还学会了珠明料的冶炼 . 据资料记载 , 堆峰村民在清康熙年间 , 就有人在景德镇冶炼珠明料 . 1952年南昌成立了“东矿公司” , 专门冶炼珠明料 . 该公司的师傅晏盛源就是堆峰人 . 珠明料 , 不但堆峰村的山上有 , 上高不少的山上都有 , 但品位不如堆峰山上的高 . 据明正德10年刊刻的《江西瑞州府志》记载:“上高县无则岗有无名子 , 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” . 又据康熙癸丑年(公元1673年)《上高县志》卷之一舆地志中的山川志记载:“义钧上乡之上夫山及钟鼓岭为县龙少祖山 , 关系最重 , 屡被近地居民射到 , 掘挖土青(即珠明料)崩陷、伤害龙脉” . 据《上高地名志》记载:“釉子洞 , ……此地有釉矿 , 曾有人在此挖洞取釉子 , 故名” . 虽然上高县不少地方的山独产釉子 , 但仅有堆峰村民会捡 , 而别地的人则不会捡 , 也不认识该矿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