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考证:陶渊明<桃花源记>的桃花源其实就在上高!
Tuesday, February 3, 2009 | Author: dudu

 陶渊明是宜丰人,他写的那个桃花源记其实是作者对小的时候的回忆,陶渊明的姨妈姓孟,嫁到现在的上高县蒙山乡楼下村 , (好象以前上高和宜丰是一个县)他小的时去他姨妈家玩 , 走远了一点 , 看到一条小溪 , 于是就沿着小溪往前走 , 看到很多桃树 , 时值二月桃花盛开 , 童年的陶渊明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 , 以至于留连忘返。直到傍晚 , 一位姓潘的樵夫发现了他 , 才把他带回去。
    后来几天 , 陶渊明天天去那里玩耍 , 直到探亲结束母亲把他带回家中。
    陶渊明在创作<<桃花源记>>时 , 想起的小时候的事情 , 他把如诗般的回忆和景色倾注在作品中 , 后面的当然是乌托邦的想象 , 但前面的“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`````”却是对童年所见景色的描绘。
    此篇<<桃花源记>>中虽被贯以“武陵”地带 , 但在这篇充满想象的<<桃花源记>>中 , 地名都是作者随意编织的。
    那么童年的陶渊明所看到的真正的桃花源在哪里呢?
    沿着公路 , 从水口圩往上高方向走 , 经过现在的楼下 , 再过来一点 , 可以看到一条从山里流出来的小溪 , 当年的桃树已经不复存在了 ,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崭新的村村通公路 , 沿着小溪往里走 , 可以看到三两人家 , 这就是现在的桃源村了``````
    历史荒芜了一切 , 但也见证了一切 , 一个桃源村 , 一段淹没的历史 , 一个令人迷惘的现实 , 但这一切 , 都是事实。
(详细请查阅梦溪笔谈)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付《桃花源记》
 
作者: 陶渊明
 
 
  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,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,便舍船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,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 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
  此中人语云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不复得路。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,未果。寻病终。后遂无问津者。
  

 



Category: 历史文化 | Tags: 桃花源  陶渊明   | Views: ()
  • 相关文章:
  • quote 3.路过
  • 百度搜索《再考桃花源》可以读到认真的考证。
    后续发现山有小口的口,山体不存,仅剩一巨石立于河流中央,洪水使河流改道。后为开通水运,大约50年代巨石被炸。
    另:在缘溪行的溪之下游十多公里的河流岔道,纵深十多公里,找到一个五柳殿,应是陶渊明寻找桃花源未果之隐居地,当地族谱留有诗文影射陶渊明曾隐居于此。


  • 2020/5/21 10:35:42 回复该留言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