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东汉中平间(184-189年)析建城县地始立上蔡县,治三十里铺。 三国吴黄武间(222-228年)析上蔡县地增立宜丰,阳乐二县。 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蔡人怀土,更名为望蔡县。 唐中和二年(882年)钟传(今上高田心乡枧头村人)驱江西观察史,占据洪州(南昌),任镇南节度使,封南平王。后钟传立上高镇。上高自此得名。 唐乾宁年间,钟传捐宅为寺,昭宗赐额"宏济"。天复中改名"崇福寺"。寺在末山九峰。故又名九峰寺。至今寺宇尚存。 南唐保大十年,以场升县,名上高县,县治敖阳,至今未变。 元丰五年,知县李怀道在县西首建学宫。苏辙作有《建儒学记》。 庆元六年,在蒙山多宝峰(又名太子壁)置银场;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设提举司,至正十年(1351年)提举陈以忠申报停办。明永乐四年(1407年),复立炉冶炼;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六月立碑封禁。 开禧元年至三年,知县赵元夫重修浮虹桥(旧名通济桥)。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,知县陈延举始迁跃锦门,易名跃锦桥,俗称浮桥。1981年敖阳大桥建成后废。 至元二十七年(1290年),蒙山银场提举司提举姜云创建正德书院。址设蒙山夜合山之阳,开创了厂矿办学先例。 至正二十年,春,雨雪60日。夏六月地震。 正德九年,虎入市伤人。 嘉靖三十三年,八月,知县陈延举首纂《上高县志》,现存影印本。 万历间,在梅沙村,始建三孔青石拱桥,名金锁桥,又名梅沙桥。桥上建有桥亭,此桥是现存唯一有桥亭的古桥。 崇祯十七年,二月二十九日,卢锦三率领农民起义军万余人进攻县城, 县令张朝荃莅任七日,守御无备,城被攻破。据城三日后攻打新昌,九江总督,派四路大军围剿起义军,卢锦三受抚,不久被袁继咸在九江砍头示众。 同年,在县署前为曹汝兰建"三朝侍御"牌坊,顺治8年(1651年)迁建状元洲,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迁建马湖村,现修复一新。 乾隆二十一年,十一月十六日酉时,地震。 乾隆二十二年,清查住户,造具烟户清册。上高计编5区,52团,147图。 乾隆五十二年,知县范元创建大观塔,正门石刻"大观塔"为范元手书。现塔体完好。同年六月二十日,地震。 嘉庆十六年,二月,知县刘丙纂修《上高县志》十七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 道光二年,为郑秉恬立榜眼入第门坊。 光绪二十九年,二月,首创上高县官立高等小学堂。校址县城河北考棚。 宣统二年,官纱夏布因其"质料细腻,朗润光滑"获江西物产总会二等奖。 1922年,创办上高中学。校址设县城河北考棚,1931年停办。 1926年,3月,改县署为县政府,改知事为县长。 1927年,县城开设第一家钱庄――晋昌钱庄。庄址观音阁。同年,全县产夏布85万匹,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。 1929年,10月,国民党上高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,选举了李均等5人为执行委员,正式成立上高县党部。 1930年,8月8日,毛泽东、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向长沙进军途中,红四军攻克了上高县城,国民党上高县长熊维率队逃往樟树。红军在上高宿营期间,毛泽东随军来到上高, 一天晚上,在一个破旧的教堂里(福音堂)召开了直属队干部会,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。红四军到达上高县城后,在万寿宫召开了群众大会。成立上高县农会。严秋元任农会主席。 |
江西省上高县历史-1
Tuesday, September 23, 2008 | Author: dudu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